岑川镇“庆七一”系列丨三代共产党员的红色接力
2025-07-04 15:27:21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岑川镇党政办 | 编辑:黄倩 | 作者:黄倩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7684

薪火相传 家风永续


在岑川镇九峰村的青山绿水间,藏着一段跨越世纪的红色传承。当我们走进这片孕育着革命火种的土地,三代共产党员的红色故事如画卷般展开——从浴血奋战的祖父李从生,到矢志为民的父亲李密章,再到坚守基层的李秦辉,三代人用生命诠释了忠诚和信仰,以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,把党员精神熔铸成家风和传承,凝聚起激励后辈、光照后人的强大精神力量。

祖父李从生:用生命砌起信仰丰碑

“1927年,20岁的他揣着秘密信件穿行在暴雨中,那是他最后一次回家。”李秦辉轻轻摩挲着祖父泛黄的烈士证,声音无比敬畏。李从生出生于1907年,当时正处乱世,他在革命浪潮中毅然成为县苏维埃政府代表,用双脚丈量着红色热土。在一次执行秘密送信时,他不幸被捕,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残暴酷刑,他始终守口如瓶、毫不动摇,敌人无法从他口中挖出组织的半点秘密。“直到心脏被挖出的那一刻,他眼睛还望着苏区的方向。”这段被革命史册镌刻的往事,如今成为了家族的精神坐标——1951年,李从生被追认为烈士,他用血肉之躯筑起的信仰堡垒,至今仍在照亮后辈的道路。

图为李从生烈士之墓

父亲李密章:用行动践行为民初心

在一个传承革命火种的家庭中成长,李密章也很早成为了一名拥有坚定信仰的共产党员。1976年,为修通村里唯一一条公路,李密章自发带着村民们凿山开路,而妻子则在工地上主动承担着义务做饭的工作;1995年,为接通村里的高压电,他顶着烈日暴雨攀爬电杆,忙碌地接着电线,这一接便是20多年。此后,无论凌晨还是深夜,只要电路故障,他必定第一时间出现在抢修现场。而最让村民难忘的是那个夏天,村里兄弟俩在清理山泉水简时被毒蛇咬伤,生命危在旦夕,但因村里交通不便,来不及送往镇卫生院抢救,而身为村里唯一一名蛇医,李密章为了抢救生命,不惜冒着中毒风险用嘴巴将毒液吸出,随后连续三天三夜守在病床前,最终用药草将他们治愈。不仅如此,在得知村里一位老人因子女不在身边生活陷入困境时,他二话不说便顶着寒风、踏着积雪,将生活物资送到老人家中,还细心地帮老人打扫房屋、整理物品,冻红的双手扫去的不只是屋内的灰尘,更是老人心中的孤寒。“他总说,党员的‘初心’不在口号里,在老百姓看得见的地方。”回忆起父亲,李秦辉的眼中泛起泪光。

李秦辉:用坚守接过红色传承

在祖父和父亲的熏陶下,年少的李秦辉对基层工作无比向往。2013年,她毅然成为九峰村村委会的一员,此后的13年间里,她始终坚守岗位,全心为民服务,并在2016年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。她的工作日志写满了家长里短:调解纠纷时,她蹲在田埂上听村民唠嗑,用“一碗水端平”的公道化解矛盾;落实政策时,她背着文件夹走遍全村468户村民,确保低保户、残疾人家庭评定不漏一户、不落一人;而2024年7月的洪灾和九峰水库抢险,更成了她践行使命的“考场”——暴雨中,为及时转移群众,她攥着喇叭喊哑了嗓子,不知疲惫的在碎石路上奔波,及时将110余名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。当最后一位村民安全到达时,才发现鞋子早已不知去向,双脚已被碎石划出一道道血痕,但村民的一声声“辛苦了”,让所有疲惫都化成了欣慰。“当独居老伯在我们的劝说下同意转移时抓着我的手说‘我信你!’的那一刻起,我才明白祖父和父亲守护的是什么。”李秦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,眼神中充满着释然。如今,她的办公桌上摆着祖父的烈士证复印件和父亲的工具箱照片,“这是家风,也是我坚守的理由。”她无比坚毅的说道。

图为李秦辉走访五保户

图为李秦辉参加抗洪抢险

从革命年代的热血牺牲,到和平年代的无私奉献,再到新时代的基层坚守,三代共产党员的红色接力故事串起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传承,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跨越时代留下的“亲签”。当你走进岑川镇九峰村,或许能看见“她”正在田头调解纠纷,或许能听见村民们闲聊时提起“李家三代党员”的故事。这不是惊天动地的传奇,却是最动人心的传承——当革命精神化作日常的坚守,当党员担当成为家风的底色,信仰便有了穿越时空的力量。



责编:黄倩

来源:岑川镇党政办

  下载APP